袁世凯视21条为奇耻大辱 为强国雪耻而称帝

今天小编来说一说项城名人袁世凯 后人对袁的评论不一,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 、“窃国大盗”   ,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小编从心底里还是挺袁的,当年小鬼子进河南,都一路杀到与项城一河之隔的淮阳了,却唯独不进项城,网上流传有两种说法:

一说由于:当时国民党在商丘和沙河沿线一共驻扎12个军,日本是没进沈丘,但经常对县城进行轰炸,当时的县城在老城,县周边的是国民党十五集团军何柱国部队。槐店驻扎青海的骑兵第八师,31集团军汤恩伯部的第85军驻扎在沙河下游临泉,当时驻马店,上蔡,舞阳一带,被称为第五战区,国民党主力部队就在豫东和皖西,日军从信阳向上蔡方向发起进攻的时候,68军迎战,85军向上蔡机动支援,骑兵第八师也参战了,最后日军溃败,退回信阳,这就是豫南会战沈丘政府网上刊登的关于《沈丘抗日救亡史》的一段记载也许说明了沈丘为什么没有被沦陷:在抗战时期,沈丘一直是国民党控制区,周围基本都是沦陷区。惟有豫东南、皖西北一带几个县尚未沦陷。因此抗战中期国民党溃军大都集结于此。其中有国民党骑二军霍子禄部、十五集团军何柱国部,三十一集团军汤思伯部,青海的骑兵第八师等等,在这几个尚未沦陷的几个县内,国民党驻军竟达十多个军,几十万军队,不足百里的沙河沿岸驻军。就达六七个军。但这一说说的是沈丘,而不是项城。

另一说是:《二十一条约》,袁在条约中明确指出 不能攻打项城 沈丘 淮阳 为确保家长父老及其亲信性命。小编认为两种说法都可信,在当时那种形势下能保一部分就保一部分,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核心提示:袁世凯在签订完二十一条之后的国务会议上沉痛的说过这样一番话,他说经此大难之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所谓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袁世凯的这番话,痛定思痛,实在是发自肺腑的知耻之言,所谓知耻而后勇,但是袁世凯随后唾沫未干,他的知耻之勇,却是勇敢的走向了帝制这个方向。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凤凰卫视3月2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12年8月18日,一艘轮船即将从上海码头起航,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人跳到船上,企图以自杀挽留一位重要的乘客。原来这一天,孙中山正在这艘船上,他应袁世凯之邀,准备到北京和袁世凯商谈治国方略,但是革命党普遍认为袁世凯并不可靠,孙中山此行非常凶险,因此才闹出了如此一场闹剧。
就是在这种猜忌的气氛当中,轮船终于起航,孙中山的北京之旅开始了。民国初年,虽然南方的革命党对于袁世凯并不感冒,但是社会大众对于袁世凯的评价还是非常之高,他被称为是中国的华盛顿,共和之父。而作为民国首任大总统的孙中山和现行的共和之父袁世凯的见面,无疑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解说:1912年8月24日,北京城内锣鼓喧天,孙中山一行从天津登陆,乘火车进入北京。而袁世凯对于孙中山的迎接也煞费苦心,他特意打开正阳门,以国家元首的规格迎接孙中山,为了显示自己的好客之情,袁世凯甚至把自己在北京的官邸,腾出来重新装修,供孙中山一行人居住,这样隆重的礼遇,也让孙中山非常满意。
张华腾(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袁世凯在北京以最高的规格先后接待了孙中山,接待了黄兴两个革命党的领袖,在各种政策方面双方都达成了一致。
刘亿江(《袁世凯评传》作者):既然已经是南北要统一了,国家要统一嘛,大总统现在也让给袁世凯了,所以这会儿袁世凯也请黄兴,孙黄北上大伙儿握手言欢,最后好好建设国家。
张华腾:两个人还互唤万岁,孙中山说袁大总统万岁,袁世凯说孙中山先生万岁,看着是非常友好的关系。
解说:这是孙中山和袁世凯第一次见面,但是两个人却有着一见如故的感觉,孙中山在北京停留了一个月,和袁世凯的会晤居然达到了十三次,并且多次交谈都是密谈,有的时候甚至彻夜长谈,大有相见恨晚的味道。
张华腾:对袁世凯的印象都非常好,因为这个人有头脑有政治手段,作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那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
刘亿江:他们也密谈了很多次,袁世凯确实觉得孙中山是个理想主义者,孙中山讲我这个十年不谈政治了,我原来早有一个理想,就是中国大建铁路,要建20万里的铁路。
张华腾:对于孙中山他从南京临时大总统位置退休之后,就在各地进行宣传要发展民生主义,就是要办实业、修铁路。
刘亿江:因为中国建铁路到现在没20万里也不够,铁路那东西非常花钱的事,所以孙中山确实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有很高远的理念,可是从实际上来说,扎扎实实的在这方面,他不如袁世凯。
解说:但是因为两个人的经历,以及处事方法的差别,让这一个月的交往,为今后的中国政局走向埋下了深深的伏笔。袁世凯毕竟是老官僚,他很快发现孙中山属于爱国之心强烈,但是没有任何实干经验的革命者,因此对于孙中山那些空洞的治国方略,仅仅是随声附和。当孙中山提出要修建铁路,他正好有意成全。
刘亿江:那么既然你愿意建那也可以,我让你当全国铁路督办,然后给你一辆列车,给你一年多少经费,你就去考察去规划去吧。高官厚禄我给你笼络着,你只要别闹事就行,你合作就行他是这样。
解说:袁世凯虽然在公开场合对孙中山大加赞扬,但私下里,袁世凯给孙中山起了个外号叫“孙大炮”,他的这种大鸣大放的性格,让袁世凯很不感冒,但是孙中山却是个诚实的爱国者,他把袁总统的美意当真,并且立刻撸胳膊挽袖子干了起来,袁世凯特意把当年迎接慈禧太后回京时特制的豪华花车拨给了孙中山使用,当年的革命领袖,如今似乎真的要卸甲归田了。
在共和国热烈兴旺的气息之下,难以掩盖的是国家发展方向的游移,此时国民政府第一届内阁已经全体辞职,内阁和大总统之间的权力之争,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调和解决。而这一次的南北首脑级别的会谈,并没有给国家的前途指明方向。
李扬帆(北京大学副教授):孙中山他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他的立,而在于他的破,他要破的那个东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具有合法性,所以大家支持,他能够成功。但是中国政治体制的转型在当时不是破的问题,而是立的问题,破已经达到了。袁世凯在破的过程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怎么立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免谷歌框架免ROOT浏览谷歌商店及应用很强!!!

上一篇

SpeedyFox – 浏览器一键优化汉化去广告版 !

下一篇

99%的人还看了

发表评论

插入图片

欢迎登陆本站

 | 注册

必应搜索 站长推荐

在线工具

VIP视频解析

衡天云优质VPS 站长推荐

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